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下篇3.19—3.21)
3.19 大者宜下(原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取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释义】大国要像大海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都交汇在这里,处于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正是由于它守静而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让居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归依;小国对大国谦让居下,就可以见容于大国而获其庇佑。所以,或者大国谦下而取得小国归附,或者小国安下而取得大国保护。大国不过是想小国都来归顺宾服,小国不过是想顺从大国而免受欺凌,两者都各得其所欲求的。在大国与小国的交往中,能和平相处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大国应首先谦让居下,做出表率,视天下如一家,不分大小,平等相待,才能得到小国的拥戴,从而获致天下太平。
3.20 善为道者(原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释义】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会教导人民如何玩弄机智巧诈,而是教导人民要保持淳朴真诚。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上面的统治者和下面的民众都使用了太多的心机智巧。所以用心机智巧去治理国家,就必然会贼害国家与国民;不用心机智巧,而是顺自然、随民情去治理国家,才能造福于国家与国民。须知以智巧治国和不以智巧治国这两种方式都是治国的模式。若能够明白两种模式的实质区别并实行其中能为国为民造福的那一种,才称得上是玄德。玄德是深不可测、远大无限的,又是无形无象的,即和有形有象的事物相反。只有达到了玄德境界而后去治理国家,才能达到天下大顺。
3.21 江海善下(原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义】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做领导人,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因此,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虽然处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所以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他而不会厌弃他。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一)
《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yá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泽文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的轮毂上,轮毂中心有让车轴穿过连接车轮和车厢的圆孔,这才使车轮可以滚动起来,让车子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用水和土揉捏制作陶器,只有把中间掏空,它才具有盛物的作用。秋雨堂2023-07-29 18:05:57
0001子居:安大简二《曹沫之陈》解析(一) | 中国先秦史
安大简二《曹沫之陈》解析(一)子居关于《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所收《曹沫之陈》篇,整理者在《说明》部分言:“本篇原有四十六支简,实存四十四支,缺二支。整简长四十八·五、宽〇·七厘米。三道编绳。简首尾留白,简十五顶格书写。每支简字数一般在三十八字左右。简背有划痕。简二二背有数十字,漫漶不清,从可辨识的字看应该与正文内容有关。简二六背「几」、简二八背「节」、简三三背「」、简三五背「先秦子居2024-02-15 12:06:40
0001《史记》精选24言,句句经典,充满智慧
紫网2023-10-15 11:43:39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52)
《老子》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duì,孔洞。这里指人的感官),闭其门,终身不勤(辛劳)。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wèi,带给)身殃。是为袭常。译文:秋雨堂2023-07-30 11:48:04
0000人生之道:正己与正人——正人先要正己,己正而人自正
HNYZL2024-02-24 12:06:1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