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220

论语:士见危致命(19-1)

经义工坊经义工坊2024-02-16 12:05:310

本篇记述孔子弟子言论,虽然没有一句话是“子曰”,但都是对孔子思想的转述与发扬光大。子张本章所谈论的是士人立身的大节问题。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释】士: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较高修养的读书人的称谓。致命:献出生命。【译文】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敢于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便想到是否合乎义,祭祀时想到恭敬,服丧时考虑哀伤,这也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孔子述而不作,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弟子们也是如此。子张之言就是对孔子部分思想言论的概括总结。“士”相当于现在的读书人,真正做到读书明理,并可以出来为国服务的人,相当于孔子所说的“成人”。《论语·宪问》里“子路问成人”,孔子论成人时提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季氏》里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其中最后一思就是“见得思义”。“见危致命”即“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敢于挺身而出,赴汤蹈火、挽救危难,甘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论语·泰伯》里孔子曾说“危邦不人,乱邦不居”,为何又提出“见危致命”呢?有人解释,士人、成人一旦有出仕的打算,就要“三思而后行”,首当其冲要充分考虑此邦是有道还是无道,一旦作出决定、走马上任,就要为国效劳,当国家遭遇危险时就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见得思义”即“见利思义”,见到利益、得到利益的时候,立刻要想到合不合乎道义,不合乎道义的利益绝不能取。个人欲望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更不能损害全社会利益。孔子还十分重视祭祀,《论语·八佾》里说“……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鬼神就像鬼神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祖先就像祖先在自己的面前一样。事死者,如事生。祭祀时内心必须真诚,不能缺乏诚敬之心。古时之所以十分注重祭祀之礼,因其根本目的是一种教育活动,教育人要秉持诚敬之心。在祭礼中养成了诚敬,对人、对事、对物都会诚敬。“祭思敬”,祭祀、祭祖、祭神,都是表达自己的感恩、怀念,一定要心怀诚敬。“丧思哀”,丧礼是孝道,是表达自己的哀思,是显示自己对父母的尽心,所以要尽哀戚之情。如果内心没有哀恸,形式再好也只是虚心假意。有的讲排场、搞形式,将丧礼办得奢靡豪华,而没有哀戚之情,则是违背了丧礼的本意。在孔子这些思想基础上,子张总结古代士应有的四种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三种美德:对国家的忠、对社会的义、对已故亲人的孝。“其可已矣”,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的人可以算作是士人。这就是士人的基本标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